汽車電子-4C時代的耀眼新星
關鍵字:automobile electronics 汽車電子 IC 積體電路 infotainment
最近我們常會讀到這樣的句子“10年前,一輛汽車只有不到50顆晶片,今天卻擁有上百顆晶片”。同時,一般汽車內的電子次系統數量也從上世紀70年代的3個增加到今日的20個甚至更多。
汽車這個相當成熟的產業正瞄準了電子應用,並期望藉此得到復興。他們提出的口號是‘資訊娛樂(infotainment)’,即透過網路的指示與控制服務,而提供TV-DVD-GPS等多媒體功能的汽車。
然而,除了令人炫目的多媒體外,汽車的動力系統和安全系統也在持續發展。由於這些系統減少燃料消耗和廢氣排放,因而創造了對感測器的新需求,同時它們也使汽車變得更加安全。例如,採用影像感應器就使汽車具備了夜視、車道偏離警告系統(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s)、盲點監探(blind-spot detection)、追撞減輕(collision mitigation)和行人監測(pedestrian detection)等新的安全特性。
俗語說‘親身體驗才知好壞’。當市場夠大的時,所有人都會感受到新商機。
EDA產業現在已經把汽車業視為新焦點。在這個業界,像明導國際等公司都正將其針對汽車領域的產品供應擴展到一系列電器和電子設計方案中。明導目前是汽車產業中纜線和汽車線束設計工具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由於看到了汽車電子日益擴大的成長空間,汽車領域兩大主要IC供應商-飛思卡爾半導體和意法半導體共同成立了一個設計聯盟,以PowerPC處理器架構進行汽車電子設計。看來他們是想效法上世紀90年代ARM成為行動電話主流處理器架構的手法,而將PowerPC變成汽車業的標準。
但ARM顯然也不會故步自封,它已經誓言要爭奪更大的市場佔有率。既然PowerPC已經在動力系統領域內鞏固地位,ARM便將重點放在汽車電子的資訊娛樂方面。
汽車業的另一家大廠NEC也正透過扶持其MCU業務來重整其於汽車產業的策略。據IC Insights調查,2004年汽車晶片市場規模達115億美元,這個數字在2008年時預估將逾180億美元。
拋開這些數字,汽車電機/電子設計中到底有什麼如此撼動人心呢?許多業界觀察家都猜想,汽車電子有著可與PC市場相媲美的潛力,而成為半導體和系統收益的新成長動力。
亞洲並非才剛剛意識到‘下一波巨浪’的到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韓國的系統和半導體設計公司就已經開始與Hyundai和KIA這兩家快速成長的汽車製造商密切合作;而這兩家汽車公司也都是汽車電子設計解決方案的重量級用戶。
而在台灣,通訊、消費和電腦領域的IT業者們,幾年前也警覺到其領域的利潤空間已逐步下滑,並意識到出現在汽車電子領域的新機會。
這些IT專家為汽車領域的新進者設計了針對汽車售後市場的簡易多媒體系統。但是為了加速進入汽車產業的腳步,許多公司都開始與汽車製造商和零件供應商共結策略夥伴關係,如明基(BenQ)與Volkswagen合作共同開發汽車多媒體系統。
但是更大的機會無疑地存在於中國大陸,因為所有的主要汽車製造商都在此努力尋求新的成長動力。隨著中國成為一個新興‘汽車城(motor city)’的名聲日益響亮,一個既定的事實就是汽車電子主要已在此成為一種系統設計業務,而中國的設計遠景多半也圍繞著系統設計而漸次展開。
對半導體和系統設計產業來說,汽車內電子內容的日益增加顯然是個利多消息。對於汽車電子的一個優點就是:汽車電子市場通常較具穩定性,這與通訊產業歷經多次沈浮是很不一樣的。
然而,在號稱‘3C’的現有產業上,再加入第四個C的汽車電子,其成長之路顯然也不會一帆風順。汽車產業一般來說比IT產業更為保守,發展更為緩慢,設計週期也更長,然而其產品支援則需要延伸至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此外,如何制訂汽車產業的明確規格與提供相關的資源支援,都將是個燙手山芋。
作者:馬及德
主編
《電子工程專輯》亞洲版
社區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