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iPhone 發現肚子裡一堆ARM核心
蘋果(Apple)推出iPhone之後廣受市場矚目,這支手機使用了哪家廠商的晶片也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但不要忘了在現今的系統設計中,晶片裡的IP核心也是關鍵。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BR Research的報告,在iPhone零組件爭奪大戰中勝出的廠家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應用和視訊處理器)、Marvell (802.11)、英飛凌(Infineon,基頻)、Broadcom (觸控螢幕控制器)和CSR (藍牙技術)。
那麼ARM的核心處理器在iPhone佔據多大的比重呢?三星視訊處理器中可能會有一個,Marvell的802.11n方案有一個,英飛凌的基頻晶片上也會有一個。雖然英飛凌的手機基頻並沒有使用ARM核心的傳統,但它的S-Gold3卻採用了一個ARM926處理器核心來提供modem功能。因此英飛凌的基頻晶片(可能是專門為Apple定製的)很可能也採用了ARM的處理器核心。
CSR的藍牙協議堆疊在執行於CSR自己所提供的晶片上時,一般都採用Cambridge Consultants的XAP處理器核心以及客製化DSP引擎,但有時也會使用ARM核心。不管採用哪種核心,都是Silicon Fen的勝利,因為這兩家公司都來自這一地區。
另外,我們還不能忘記,之前掀起iPod革命的PortalPlayer的晶片也是採用ARM核心,直到後來PortalPlayer被三星以S5L8701B05 ARM處理器將它從iPod Nano中擠走。這再次反映出ARM是iPhone中所用CPU的首選。
但是我們還必須認識到,贏得很多設計案並不意味著銷售收入就會大增。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司(以及新聞記者)會把重點放在晶片上。以晶片為重點的策略可以讓零組件供應商從Apple處獲得盡可能多的利益。而IP授權商只獲得了可憐的一小部份,這也導致了人們關於IP業務模式生存能力的討論。
甚至有傳聞指出,即便是提供iPhone螢幕保護貼紙的公司從每部iPhone?得到的利益都比ARM要多。在一個小型產品中獲得多個設計案是能夠糾正上述不平衡的方法之一(如果這一不平衡確實存在的話),並能幫助ARM達到自身所設立的、進入每一顆數位晶片的目標。
有趣的是,蘋果恰恰是在1990年共同創立Advanced RISC Machines──即ARM前身──的成員之一。
(參考原文:How many ARM cores does it take to make an iPhone?)
(Peter Clarke)
社區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