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ources
電子工程專輯
 
電子工程專輯 > 製造/封裝
 
 
製造/封裝  

TI在45奈米製程整合high-k材料 可大幅降低漏電

上網時間: 2007年06月26日     打印版  Bookmark and Share  字型大小:  

關鍵字:高介電係數  45奈米製程  二氧化矽 

德州儀器(TI)宣佈將把高介電係數(high-k)材料整合到TI先進的45奈米晶片電晶體製程。隨著電晶體體積不斷縮小,半導體元件的漏電問題日益嚴重,業界多年來一直研究如何利用高介電係數材料解決這個難題。相較於目前使用廣泛的二氧化矽(SiO2)閘極介電材料,TI將透過新材料把單位面積的漏電降低30倍以上。

TI的高介電係數材料還提供相容性、可靠性和擴展性等優點,協助TI利用45和32奈米製程繼續提供高產量、高效能和低耗電的半導體解決方案。TI在先進鉿材料的研發時間已超過10年,相信高介電材料能解決數位CMOS元件持續微縮和轉移到更精密製程時所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TI將把高介電材料應用於45奈米製程,進而實現高效能、低耗電和低成本產品的客戶承諾。

TI於2006年6月公佈45奈米製程細節,該製程透過193奈米浸潤式微影(immersion lithography)技術將每片晶圓的產出加倍。TI還將透過多項技術把系統單晶片處理器的效能提高三成,耗電量則減少四成。TI預計在2007年供應45奈米無線元件的樣品晶片,並於2008年中量產。TI隨後還會將高介電係數材料導入45奈米製程,以便生產最高效能的產品。

目前已有數種45奈米製程得以滿足客戶獨特的產品需求,TI同時提供多種製程以便發展最具彈性和最佳化的設計。其中包含的低耗電製程,不僅號稱能延長可攜式產品電池壽命,更可為高整合系統單晶片設計的先進多媒體功能提供所需效能。

此外其中階製程則支援通訊基礎設施產品的TI DSP和高效能ASIC元件庫。還有最高效能的45奈米製程,不僅提供微處理器等級效能,而且將是最先整合高介電係數材料的製程。

TI是利用化學氣相沉積製程(CVD)來沉積矽酸鉿氧化合物(HfSiO),接著再與下游氮電漿(downstream nitrogen plasma)反應形成氮氧矽鉿化合物(HfSiON)。雖然業界已知鉿介電材料能減少半導體元件的漏電現象,但其應用卻面臨許多技術障礙。

這些問題包括與標準CMOS製程的電氣相容度,以及如何在載子遷移率(carrier mobility)和臨界電壓穩定性等方面達到現有SiO2閘極介電材料的水準。儘管如此,TI仍能透過氮化物化學氣相沉積技術(nitrided CVD)解決漏電問題,同時讓多個重要參數如SiO2閘極介電材料一樣達到客戶期望,完全不受新製程技術的影響。

相較以SiO2為基礎的其他材料,TI做法號稱可大幅減少半導體元件的漏電現象。此外CVD HfSiON薄膜氮化還可讓製程具備良好的擴展性,滿足從45到32奈米的效能、耗電和閘極長度要求。

TI透過模組化方式把HfSiON材料導入典型CMOS閘極層疊製程,結果證明整合HfSiON後的遷移率可達到矽氧化物典型遷移率曲線的90%,有效氧化物厚度小於1奈米,而且不會影響CMOS製程的可靠性或大幅增加成本。HfSiON還能精準調整薄膜的組成物,同時提供準確控制能力和高產出,因此特別適合量產應用。

TI研究領域包括HfSiON閘極介電薄膜的組成物、製程最佳化與特性分析。另外,TI在相關領域的發展策略也與其45奈米金屬閘極製程策略一致。




投票數:   加入我的最愛
我來評論 - TI在45奈米製程整合high-k材料 可大幅...
評論:  
*  您還能輸入[0]個字
*驗證碼:
 
論壇熱門主題 熱門下載
 •   將邁入40歲的你...存款多少了  •  深入電容觸控技術就從這個問題開始
 •  我有一個數位電源的專利...  •  磷酸鋰鐵電池一問
 •   關於設備商公司的工程師(廠商)薪資前景  •  計算諧振轉換器的同步整流MOSFET功耗損失
 •   Touch sensor & MEMS controller  •  針對智慧電表PLC通訊應用的線路驅動器
 •   下週 深圳 llC 2012 關於PCB免費工具的研討會  •  邏輯閘的應用


EE人生人氣排行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