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與安全並重 博世分享最新汽車技術趨勢
博世於6月中旬以「汽車的未來」為主題,在德國舉辦了一場汽車技術媒體說明會,邀集了超過200名、來自世界30個國家的記者。該公司認為,電動車將引領全新潮流,而隨著新的經營模式,汽車將可不直接排放廢氣、且顯著改善燃油效率。「博世集團投入巨資使這個願景成真。」博世汽車科技事業群董事長Bernd Bohr在活動中表示,
在努力實現未來電動車大規模量產的同時,博世的工程師們也致力改善內燃機引擎,使其符合未來幾十年的要求。「我們追求兩全其美,」Bohr表示:「我們的工程師正努力把汽油引擎和柴油引擎的燃油消耗減少三分之一的量。這就可能把柴油汽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到每公里99公克以下。」
此外,博世團隊還試著讓開車變得更安全:「預防車禍發生和環保一樣重要。為達此目的,我們正發展客製化方案。客製化方案針對每位顧客量身打造,也順應世界上不同市場的需求提供服務。」Bohr指出。
目前博世在全球有131座製造廠、53個研發單位和總數達16萬8,000名的員工;其中研發人員超過2萬5,000人,今年已經投入30億歐元用於研發。「即使在這經濟緊縮的時代,我們仍然浥注大量資金投入研發工作。」Bohr表示:「我們準備迎接經濟危機後,低油耗、高機
動性及高安全性的新汽車時代。」
電動車普及化的關鍵在電池技術進展
「電動汽車會生產,但一開始量會很少,它將佔據一個利基,但在2020年前不會盛行。」Bohr認為,都市化的增加是讓汽車電動化有意義的要件之一;估計到2015年,全世界超過500萬人口的都市會超過60個,電動車非常適合在這樣的城市使用,包括亞洲、歐洲和美國幾個人口密集的都市最可能成功。
「到2015年,我們預計在全球賣出50萬輛的電動車。要獲得更高的銷售量,首先必須顯著改善車子的性能。」Bohr補充;而這意味著扮演電動車「儲槽」角色的電池要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以目前來說,電動車若要跑200公里的距離,得攜帶大約250公斤、價值約1萬7,000歐元的鋰電池,不但重又昂貴。到2015年,預估成本可降至8,000到1萬2,000歐元間,但對大眾市場而言仍然是不小負擔;因此研發人員必須努力降低電池重量和價格。
為要讓大家買得起電池,供應商得將大額的投資挹注在最大可能銷售量的發展與製造上。「如果我們比較一家年銷售量5萬套的電池製造商和一家50萬套的製造商,較小的一家每顆電池要負擔50多元的研發成本;」Bohr解釋。
大量複合產品製造商可達到的財務規模,比起產量較小的製造商更能明顯地降低生產成本。要把電動車很快推上市場,成本必須降一半到三分之二。這也是Bohr向歐洲和美國的製造商呼籲要避免分散資源、應採取像日本或中國所執行的整合方式之原因。
(下一頁繼續)
社區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