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當紅ARM將成熱門收購標的
Scemama預測,ARM可能會成為其半導體或設備領域授權客戶的併購標的,或者是至少取得其控股權,以避免ARM落入單一家私募股權或企業之手。要不然,ARM可能會轉由非營利的基金會來管理,就像Symbian的案例那樣。
根據Scemama的說法,ARM所有權如果產生變動,主要動力就是運算市場正由原本的Intel-Microsoft主流,轉移到下一階段的ARM-Linux。
「首先,我們認為ARM處理器會在功耗、或者可能價格等條件上逐漸與Intel並駕齊驅;其次,我們預期PC製造商會在2010年下半年開始,逐漸將Intel/Microsoft平台轉換為ARM/Chrome,以降低他們對Intel的依賴程度,並因此提升毛利。」他表示。
而在這種趨勢加速發展的情況下,Scemama認為Microsoft將被迫讓其高階Windows作業系統能在ARM處理器上執行:「第三,隨著ARM處理器PC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ARM可能會取得Microsoft的支持,讓Windows能在ARM架構上執行。」
他估計到2014年,ARM將佔據三成的筆記型電腦處理器市場,為Intel-Microsoft在PC市場的主導地位帶來莫大威脅。
Scemama認為,因ARM股票的自由流通性,可能會導致該公司容易被併購;但因ARM在整個產業生態中所建立的角色地位,對像是Qualcomm、Broadcom、Apple、Nokia、Google與台積電等公司來說,維持ARM的獨立也很重要。
「併購是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但買主不會是Intel;」Scemama在接受EETimes記者訪問時表示:「我認為會接管ARM的應是由數家晶片公司與電子OEM廠組成的、對ARM有戰略利益考量的聯盟。」
ARM的股票目前是100%在倫敦證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與美國納斯達克(Nasdaq)股市流通;Scemama指出:「像是Apple、Nokia、Google、IBM與台積電等公司,會需要ARM保持獨立,因此他們可能會採取一些先發制人的動作。」
Scemama列舉了幾個ARM可能會成為私人企業的可能情況。舉例來說,ARM透過IP授權取得現金的模式,會讓該公司成為私人股權公司或集團有興趣的槓桿收購(LBO)標的;這種買主可以去貸個30億美元來把ARM買下,再讓該公司背負那筆債務,而因為理論上其現金流不斷,所以能負擔得起債務。
但以上結果恐怕不是ARM的客戶們所樂見的。「ARM的市值為19億歐元(約28億美元),因此可以由10家公司各出資1.9億歐元(約2.8億美元);但由於這筆金額不小,因此還得要不願意見到ARM落入私人之手的大型OEM廠、晶圓代工業者或晶片商,才有能力出手。」Scemama表示。
而這種聯合收購模式要實現,障礙也不少;其中之一就是半導體產業長就以來的「各自為政」習性,而且這種各自為政也是讓ARM能以無晶圓廠業者模式生存的主要原因。其次,像是Symbian基金會那樣、為將Intel-Microsoft式壟斷檔在手機產業門外的營運方法已經式微,那種保護措施是1990年代Symbian當紅時的產物,現在更不管用了。
不過Scemama也指出,Symbian這個智慧手機作業系統其實從未在手機市場重要到讓所有手機製造商都關注,有興趣的一直都只有Nokia而已;而ARM受關注的情況會高出許多。
(參考原文:ARM success could trigger takeover bid, says analyst by Peter Clarke)
社區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