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技術
物聯網於城市農場之應用
城市農場與物聯網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城市農場因為物聯網的協助加速了資訊的透明、傳遞與再利用,物聯網因為城市農場得以更加無遠弗屆。對於強調安全與減少剝削的城市農場而言,如果可以利用物聯網來協助進行生產、流通、銷售與推廣,便可以達到重建人與人、物與物及都市糧食網路的關係,讓城市與農業進行有機融合。
「城市農場」或「都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一個在台灣不常聽到的名詞,在許多國家確已經推動與實施多年;城市農場可以簡單定義成在城市內或週邊進行的農業活動,包含作物生產、動物豢養、加工處理與流通等活動。
其與傳統鄉村農業(Rural Agriculture)最大差別在於高度整合都市的經濟活動,例如使用都市有機廢棄物做堆肥,用都市廢水進行灌溉,直接與都市內生活的人息息相關,衝擊到食物供給鏈、土地的利用與競爭,並隨時受到都市政策與計劃之影響,是整個都市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未來將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像圖一這樣整合生活、工作、綠化與生產的建築在都市中出現。
當人們開始意識到農業不再只是單純的生產出食物,還包含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與健康安全時,農業將帶給人們力量與尊嚴;因為可以百分之百確定食物與環境的安全,值得您為自己、家庭與社群(Community)付出,特別是城市農場已經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城市農場的概念最早來自於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的想法,此想法源於1960年代的德國、瑞士和日本,關心的是食物安全和農業土地都市化的問題。根據美國全國永續農業運動的共同主席伊麗莎白.韓德森(Elizabeth Henderson)女士的解釋:「社區支持型農業的本質是人、土地與區域的互動。土地生產餵養人們,而人們保護土地作為回報,並共同承擔風險與享有生產報酬。也就是田地、農務、生產不再是農人(生產者)的事情,而是緊緊與消費食物的人聯繫在一起,大家共享收穫與承擔風險。」
請下載PDF文件,以閱讀完整文章。
作者:饒瑞佶 /中華物聯網聯盟(GS1)專家、建國科技大學資管系
社區今日頭條 |
---|
我來評論 - 物聯網於城市農場之應用
遊客(您目前以遊客身份發表,請 登陸 | 註冊)
科技前瞻
EE人生人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