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觀點:歐洲經濟衰退陷入最長寒冬?
根據歐洲共同體統計機構Eurostat的資料,歐元區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下滑0.2%,歐盟27個國家的GDP也萎縮了0.1%。今年三月,歐元區季節性調整工業生產產值成長1%,而歐盟27國則成長0.9%。相較於去年同期,歐元區的工業生產產值下滑了1.7%,而歐盟27國則下滑1.1%。
由於復甦前景不明朗,加上緊縮措施成效不佳,高科技企業面對未來的發展道路不得不採取更為嚴峻的作法。包括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與意法半導體(ST)等與歐洲有業務往來的企業連續幾季討論經濟衰退對其資產負債表的衝擊。甚至還有一些企業採取了因應措施,包括裁員、重組、關閉廠辦,以及調整管理階層等。
如今,在各種措施用盡後,這些企業逐漸體認到必須靠自己才能找到生路。政府經濟部門或歐盟共同體所提出的建議似乎並不足以帶來能夠刺激經濟迅速好轉的信心。儘管在非洲或南美等成長中的市場更具有穩定發展的前景,但許多企業仍脫離不了在歐洲的業務。歐洲仍佔有全球GDP的17%。
儘管大多數的公司都明白這一點,但現實中卻少有公司真的能走出這一波低迷。或許大家都會說景氣低潮時就是投入研發的最佳時機,創新突破衰退困境也一度成為大家琅琅上口的口頭禪。然而,幾乎沒有什麼明確的證據顯示目前亟需的這種創新能夠普遍地發生。
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經濟不景氣時,企業應該與其客戶攜手合作,共同追求邁向經濟復甦的最佳位置。
這份報告中還提議了幾項策略參考,包括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瞭解有多少買家在哪些方面緊縮其支出,以及消費者如何更新產品等。我認為,有些建議十分適用於歐洲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與消費者關係,也適用於任何供應鏈關係。
我們期待看到一些公司能夠大無畏地向前邁進,而非僅消極地採取避免衰退的策略。多數建議方案都已經執行了,但卻不見其成效。或許現在正是提出新的解決方案跳脫這一經濟困境的時候了!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European Recession Grips Electronics Firms,by Jennifer Baljko, Freelance writer)
社區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