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河二號蟬連全球500大超級電腦榜首
關鍵字:超級電腦 Tianhe-2 Cray Infiniband 運算效能
最新的全球500大超級電腦排名中,揭露了中國「天河二號」(Tianhe-2)的更多的細節──這是由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開發的先進超級電腦,即將部署在廣州的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在Linpack的基準測試中,該系統可提供33.86 petaflop/s的運算效能,較全球第二大超級電腦系統更高兩倍之多。它16,000個運算節點,每個節點包含兩個英特爾Xeon Ivy Bridge處理器和三個Xeon Phi處理器,共312萬個運算核心。
中國工程師為天河二號開發出許多元件,包括其互連晶片、前端處理器、作業系統以及軟體工具。該系統採用4,096個由中國開發的Galaxy FT-1500 CPU以及基於Sparc V9架構的16核心晶片。相較於英特爾12核心Ivy Bridge處理器可提供211Gflop/s的運算效能,該系統的每個前端處理器可在65W功耗下提供144 Gflop/s的運算效能。
天河二號執行中國開發的Kylin Linux 系統──在2006年首次獲准使用。根據超級電腦會議上發佈的最新500大榜單細節,該系統採用中國開發的編程模式 OpenMC ──類似於Open-MP 。
Cray則是首次進入前十大的新系統──排名第六的PIZ Daint,目前位於瑞士盧加諾的瑞士國家超級電腦中心,可執行6.27 Pflop/s的運算效能,因而成為歐洲最強大的電腦系統。這款 Cray XC30 採用了73,808個 Nvidia K20x 加速晶片核心,功耗僅2.33MW,可執行2.7 Gflops/W的效能,使其成為前十大最具能效的系統。
500大超級電腦排名中包含了31款運算效能達petaflop級的系統,較六個月前統計的26個petaflop級系統更持續增加了。總共有53個系統都採用了協同處理器,其中的38個系統採用Nvidia的繪圖晶片,13個系統採用英特爾Xeon Phi處理器,以及兩個系統採用AMD Radeon GPU 。
英特爾在最新的統計中已經為412個系統(佔82.4%)提供處理器了,較6個月前的80%微幅增加,並持續擴展其於 CPU 供應商的主導地位。AMD Opteron 晶片則用於43個系統(佔9%),較六個月前的統計下滑了一個百分點;此外,還有40個系統用的是IBM的Power處理器。
在系統選擇排名方面,IBM BlueGene/Q 持續受到排名前10大的系統青睞,排名第3、第5、第8和第9的系統中都使用了該架構。然而,榜單上選擇使用惠普(HP)的系統更多,有195個系統(39%)都選擇了惠普的系統,而使用IBM系統的則有166個(佔33%)。
叢集電腦的規模也持續擴展。同步系統平均封裝41,434個核心,較六個月前的38,700個核心以及一年前的29,796個核心更大幅擴增。
InfiniBand 技術目前已用於500大榜單中的207個系統,較六個月前的203個系統微幅增加。長久以來佔主導地位的叢集互連技術──乙太網路(Ethernet)則進展持平,從一年前的216個系統使用下滑,目前則有212個系統使用。此外,還有77個系統10G乙太網路,其餘的系統則採用Gbit級鏈路。
全球500大超級電腦排名是由德國曼海姆大學(University of Mannheim)的Hans Meuer、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Erich Strohmaier與Horst Simon,以及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大學的Jack Dongarra共同整理。這項排名最先是從1993年開始。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China Retains Lead in Supercomputers,by Rick Merritt)
社區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