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智慧眼鏡的功耗性能挑戰
關鍵字:智慧眼鏡 Google Glass 擴增實境 電源管理 功耗
網路設備供應商思科(Cisco)預期,在2020年以前,全球將有500億台裝置將連接到網際網路,同時,可穿戴技術將在成長中的‘物聯網’(IoT)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為消費者,我們期待可穿戴式裝置能夠透過隨時隨地進行感測、分析、監測與追蹤,悄悄地改善日常的生活體驗,使我們的生活更輕鬆也更美好。這些小型的連網裝置儘管可收集大量的資料,但僅消耗非常低的功耗。
其中一款值得注意的產品是Google Glass,它採用的先進可穿戴技術不僅能擷取視訊、瀏覽網際網路,還帶來了擴增實境(AR)的元素,讓使用者能與週遭環境互動。儘管可穿戴式裝置要達到智慧型手機的現有技術性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從硬體與軟體的觀點來看,Google Glass可說是一款創新且超乎時代的產品。
Google Glass最初是在一個稱為Google X的秘密實驗室中進行開發,Google共同創辦人Sergey Brin親自監督這項開發計劃,並經由Glass Explorer計劃公開亮相這款智慧眼鏡產品。從2013年4月到2015年1月,Google Glass能以1,500美元購得。然而,在經過媒體大肆宣傳後,這款穿戴式產品卻從沒機會能真正起飛,主要的因素在於它仍不夠完整—它更像是一種行銷活動,而不是一款產品。
因此,Google在今年一月宣佈結束其Glass Explorer計劃,正式停止所有的Google Glass銷售。儘管Google想傳達正面訊息,宣稱這項決定是產品轉型的一部份,但多數媒體都斷定這項產品宣告失敗。然而,Google日前又重申Goole Glass絕不會消失,Goole執行董事Eric Schmidt並明白指出,“Google Glass的初次運行才剛開始。”就像Google正開發中的無人駕駛車一樣,他強調Google Glass也是一項長期承諾。
隨著Goolge日前決定停止銷售這款智慧眼鏡產品以及重新組織中相關的開發團隊,清楚地說明Google也看到有必要在這方面進行變革。
為了達到可穿戴式裝置真正實現可穿戴目標所需的性能,以及能夠成為物聯網的下一波大勢,必須具有重大的技術創新。從技術與IP的觀點來看,能夠躋身這一創新浪朝前端的公司,勢必在不久的將來取得重大成功。
儘管目前存在種種與可穿戴式裝置有關的挑戰,但讓我們暫且放下那些攸關隱私和安全的問題,把注意力集中在讓可穿戴式裝置更符合穿戴需求的實際因素上,例如:“電池的續航力可撐多久?”、“在使用中會感到裝置持續發熱嗎?”
最近,TechInsights與eSoftThings攜手合作,共同拆解並分析了三款智慧眼鏡的功率與散熱性能基準,包括Google Glass、Vuzix M100以及Optinvent AR Glasses。雖然這項拆解分析的最初目標在於比較智慧眼鏡的性能表現,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這三款智慧眼鏡與智慧型手機的功耗性能比較。圖一顯示進行智慧眼鏡基準測試的實驗設置。
智慧眼鏡基準測試的實驗設置。
(來源:eSoftThings)
Google Glass、Vuzix M100以及Optinvent AR1的功耗測量。為了進行比較,(1)三星Galaxy S5智慧型手機在飛航模式時功耗為15.3mWh;(2)三星HM1200藍牙耳機在語音通話時的功耗低於34mWh。(注意:並非所有的產品都具有全部功能)
(下一頁繼續:有些智慧眼鏡比智慧型手機更耗電?)
社區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