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巨量資料分析 穿戴式醫療電子長智慧
關鍵字:穿戴式醫療裝置 物聯網 巨量資料 運動手環 智慧手錶
除了智慧手錶與運動手環之外,看準老年化與對自身健康管理越來越重視的消費人口逐漸增加,業者也開始力推穿戴式醫療電子,並利用物聯網(IoT)巨量資料分析可能衍生的更多商機,打造更新一代的智慧穿戴式醫療電子。
從一些市調單位的統計數字來看,不難發現,市調機構對於穿戴式醫療電子的前景頗為樂觀。根據ABI Research研究報告指出,2013~2019年,運動健身和健康照護兩大類型穿戴裝置將是引領整體市場規模成長的雙巨頭,其中健康照護類產品更可望獨占鰲頭,在2019年躍升出貨量占比第一寶座。不僅如此,該單位並認為,行動醫療保健裝置2015年出貨量為1.19億台,預期將以年平均38%的成長率增加,至2019年可望達到4.27億台的規模。
智慧穿戴式醫療電子能崛起的因素,關鍵是現代人對於健康,以及對家中老人照顧的重視。中國大陸iMedia Research研究中心預測,在養老需求、行動互聯與官方支持下,中國整體穿戴式醫療市場市場規模將達47.7億美元,預估到2017年底將可達125.3億美元。雖然台灣內需市場較小,穿戴式醫療電子器材多以外銷為主,但是觀察近期包括中興保全開始透過既有的網路架構,提供老人居家照顧服務,也可望進一步帶動台灣穿戴式醫療電子的市場需求。
運動健身和健康照護是引領穿戴式裝置市場成長的關鍵
穿戴式醫療市場迅速崛起
在談到穿戴式醫療電子獲得市場重視的原因,可從穿戴式醫療電子的定義開始。亞德諾(ADI) 亞太區醫療行業市場經理王勝表示,穿戴式醫療裝置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需要通過正式醫療認證,用於專業醫療機構使用,另一類則是可提供類似功能,但毋須醫療認證,作為消費類電子產品使用,目前在可穿戴裝置領域中,針對穿戴式醫療電子的定義大多數為後者。
偏向消費性電子定義的穿戴式醫療裝置,很容易讓消費者從各種通路取得,無須經過一連串的申請與審核過程,大大提升消費者使用意願。另外,民眾對於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視,也驅使穿戴式醫療電子市場迅速發展。
微芯(Microchip)醫療產品事業群行銷經理Marten L. Smith指出,若能從病患身上測得更多更精準的資料,則醫療機構能預防或成功診斷,且病患康復的機率將更高。在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下,加上經濟的誘因鼓勵醫生及醫院提供能證明醫療服務效率的資料,然而政府與私人健康保險機構為了降低攀升的保險費用,已要求病患減少前往醫院或診所的時數,導致病患在提早離開醫院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則必須在限制時間內採集並測量更多的資料,造成市場需要能追蹤並分析病患數據的新解決方案,其中最理想的方案就是即時監測或採集病患數據的穿戴式醫療裝置。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資深產品行銷經理楊正廉則認為,雖然穿戴式裝置被整個半導體、電子產業視為拯救個人電腦市場另一可帶來營收的迦南美地,但整體穿戴式裝置市場起飛幅度有限,尤其被寄予重望的智慧手錶、智慧眼鏡並未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佳績,因此業者紛紛將目光轉向穿戴式醫療裝置。希冀在全球人口高齡化、個人健康管理意識抬頭帶動下,穿戴式醫療電子能為業者闖出一番成績。
(下一頁繼續:技術/非技術挑戰仍多)
社區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