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致癌? 美國官方研究又惹議
這項研究在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實驗的公鼠經常暴露於手機發出的射頻輻射(RFR)環境,在其心臟與大腦均表現出輕微的癌症發生率。實驗的老鼠從胎兒時期起的整個生活都暴露於RFR的環境下。然而,在同樣的條件下,母鼠並未表現出顯著的統計結果。
這一發現可能再度挑起有關手機是否導致人類癌症風險提高的爭議。
NTP的研究是以2,500多隻老鼠為對象,使其生活在900 MHz GSM或CDMA調變的RFR環境,時間長達2年。每天約有18個小時暴露在這些手機訊號下,每暴露10分鐘後暫停10分鐘。
該研究發現,相較於對照組的90隻老鼠,長期暴露於RFR的6組90隻老鼠中有4組的腦癌(惡性膠質瘤)增加了2.2%至3.3%。這一數字雖未急劇增高,但對照組的老鼠並未出現任何腦癌。
這項研究還發現,6組90隻老鼠的心臟腫瘤(神經鞘瘤)較對照組增加了1.1%-6.6%,這一統計數據的標準差更有意義。
「這些研究結果似乎支持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於RFR可能致癌的潛在性結論,」研究人員說。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IARC召集一個專家小組審查手機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科學研究。IARC Working Group的結論是手機「可能讓人類致癌」,同時強調癌症與使用手機有關的證據「有限」,而其他類型的癌症與使用手機有關的證據「不足」。
NTP指出,這些研究結果僅限於RFR對心臟和腦部問題的健康影響,預計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發佈進一步的調查結果。
諸多實驗廣泛使用老鼠作為研究人類健康的問題,但他們可能對於藥物與醫療測試產生不同的反應。RFR對於老鼠的影響結果,並不具有說服力。
眾所週知,醫院X光機所發射的電離輻射以及自然環境中的氡等元素,都是高度增加致癌風險的來源。但人們每天都會暴露在這些低劑量的電離輻射中。
RFR是非電離的電磁輻射,這意味著它缺乏足夠的能量從原子移除電子。2015年歐盟委員會(EC)的研究顯示RFR暴露危害健康的證據有限。 2014年,曼徹斯特大學(Manchester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從手機和電力線發出的微弱磁場並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由於截至目前為止的研究均存在限制,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後續研究持續進行。然而,如果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RFR和負面的健康影響之間確實存在因果關係,是否我們還有機會回頭?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Cellphone-Cancer Link Revealed In Government Study,by Thomas Clabum)
社區今日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