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ources
電子工程專輯

EE部落格

電子工程專輯首頁 / EE部落格
這是一個充滿不同觀點、也能包容各種觀點的時代...這裡收集了資深編輯與業界專家對產業趨勢之觀察與對新聞事件的看法,也歡迎讀者給予迴響或投稿;
想發表文章可寄至編輯信箱,與大家分享你的獨特觀點!

 
編輯觀點
• UWB技術前景不一定樂觀 作者:Maury Wright
UWB技術的前景近來頗受業界關注;不久前,美國UWB晶片供應商Staccato Communications執行長Marty Colombatto在美國EETimes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強力捍衛UWB技術的文章;在商言商,Colombatto有鮮明的立場主張UWB的未來一片光明,但我並不完全認同他的看法。
• 網際網路是創新的絆腳石? 作者:Bill Schweber
我認為在過去五年來,所謂的創新(innovation)在基本架構與方式上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這種感覺在經濟危機發生前就有了...
• 不只是手機 Android暗地擴張勢力範圍 作者:Rick Merritt
微軟(Microsoft),小心了…做為一種友善、應用程式豐富的Linux方案,我看到Google的Android平台有把手悄悄伸進Netbook、數位相框等一大票嵌入式裝置中的跡象。
• 高通與諾基亞牽手 中國手機廠皺眉頭? 作者:孫昌旭
無線產業的兩個最大冤家終於走到一起,共同開發UMTS的最新智慧終端,這對於全產業來說是件好事,將會推進無線技術發展的進程。
• 工程領域一點都不無聊! 作者:Dylan McGrath
我在學校的時候從未學過工程,也對該領域不熟悉;而現在回頭看,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似乎並未充分了解工程師這個職業。
• 摩爾定律其實是半導體產業的不幸 作者:Bill Schweber
誕生於1965年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今日仍然是電子產業奉行的圭臬。確實,摩爾定律為這個產業帶來了驚人的成長,但也讓我們付出了龐大的代價…
• 北電將東山再起還是成為「鐵達尼號」? 作者:Bolaji Ojo
北電網路(Nortel Networks)向美國法院聲請聯邦《破產法》第11章的破產保護,可望能給這家困境中的公司一個喘息空間,好完成自2005年開始執行的組織重整計畫。但北電這著能暫時擺脫債權人壓力的棋,最終卻可能會使這家曾是北美電信設備市場傳奇的公司沉沒。
• 給視訊與影像技術工程師的新年新希望 作者:Cliff Roth
籠罩著經濟蕭條陰影的2008年結束了,新年新氣象,現在該是傳播一些比較正面的產業消息的時候了…以下是對視訊與影像技術設計工程師來說,能在2009年滿懷希望的10個理由。
• 有線無線都不夠 家庭網路技術有待努力 作者:Maury Wright
你認為家庭網路技術會是一個成功案例還是註定失敗?由於有越來越多設備有連結網際網路的需求,讓不少新的連網技術選項受到矚目,然而那些「無須鋪設新纜線(no-new-wires)」的技術,沒有一種能迎合同時傳遞多個HD視訊流的需求。
• 提升科技產業生產力 回歸實體經濟發展 作者:Vivek Nanda
近來眾所議論的經濟衰退已催生出許多相關術語。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實體經濟」一詞(real economy)。對我而言,它意味著經濟體系中代表生產力的那一部份,無法由股票市場交易所操縱。
• 該是打破「西方工程師」迷思的時候了… 作者:Bolaji Ojo
我那六歲大的兒子Koko說他想當工程師。
• Google手機應該再開放一點 作者:Rick Merritt
就首支採用Google Android軟體的手機,無疑地採用了新穎且重要的方式擁抱「開放」,但這支T-Mobile G1手機還是讓我聯想到微軟(Microsoft)將其應用程式、瀏覽器與Windows作業系統綁在一起賣,以鞏固其在不同市場優勢地位的做法。
• 機器人會搶走你的飯碗嗎? 作者:Rich Pell
就像經濟學家Henry Hazlitt所撰《The Curse of Machinery》一文所提到的,取代人力的機器將導致大規模失業的說法,已經從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那時候就證實是無稽之談;但這一次會有所不同嗎?這似乎是個值得深思討論的課題。
• 與其金援科技業 不如鼓勵研發 作者:Bolaji Ojo
最近美國政府考慮給予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GM)資金援助,好讓該公司能順利接管克萊斯勒(Chrysler);這讓部分高科技業者也考慮是否該尋求政府的金援。但科技業其實不需要現金的施捨,這個產業所需的是政府對基礎研發的支持,以及一個鼓勵創新環境的建構;這不僅將對科技業本身有益,也將嘉惠全球的經濟。
• 別怕!2001年的惡夢不至於重來… 作者:Bolaji Ojo
包括蘋果(Apple)、英特爾(Intel)、AMD、恩智浦(NXP)等大廠高層,罕見地使用諸如「艱難(difficult)」、「陰鬱(murky)」、「低能見度」、「成長不確定」以及「具挑戰性」等字句來形容眼前的經濟景況。由於科技產業過去也曾因為無法精準掌握市場需求而一敗塗地,這些憂慮可說是情有可原;但別擔心,狀況不至於會像2001年那樣糟糕。
• 試想一個到處都是ARM的未來世界 作者:Richard Nass
ARM已經無所不在…因此不想花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辛苦地開發自有方案,Microchip想「買」一條邁向ARM陣營的捷徑。
• 不怕沒資金 科技業只怕沒生意 作者:Bolaji Ojo
對科技業者來說,資金來源並非是接下來的一年將面臨的最大危機;經濟活動的蕭條,以及來自企業IT設備客戶與消費者需求的下滑,才應該是科技業高層在這幾個月必須優先處理的頭痛問題。
• 短暫止血 AMD前路迢迢 作者:Bolaji Ojo
AMD今年的耶誕節來得有點早──大筆一揮,這家晶片製造商迅速地改善了它的現金狀況,一下子把50億美元的債務減輕了1/4,不但擺脫了為維持製造業務競爭力所需的沈重資本支出,還贏得一家資金雄厚的合資夥伴,很勇敢地在金融市場風波險惡的情況下,開了一家新晶圓代工廠。
• Microchip與Atmel琴瑟難諧 作者:Bernie Cole
歷史證明,一家同時擁有兩種8/16位元MCU架構、和至少兩種不同32位元CPU架構的公司活不久。
• 華爾街鬧「股災」 電子產業也受害 作者:Rick Merritt
正當電子產業走向成熟、學著對成本錙銖必較並習慣逐漸緩慢的成長速度時,考驗接踵而至…短期看來,日子只會更難過。
• Chrome,年輕Google的活力展現 作者:Rick Merritt
也許Chrome缺乏令人眼睛一亮的殺傷力,但在筆者於發表會走訪了一遭Google園區後,感受到Google以其野心與年輕活力彌補了這份不足。
• ST、Ericsson合資案透露了些什麼? 作者:Christoph Hammerschmidt
半導體產業界的整併風潮方興未艾,但進行方式卻不一定如人預料──如意法半導體(ST)和易利信移動平台事業部(Ericsson Mobile Platform,EMP)計劃設立的合資公司,就是其中一個特殊的發展案例。
• AMD輕資產策略 到底誰會是贏家? 作者:Mark LaPedus
AMD一直透露其輕資產計畫,已經讓人感到厭倦,等到該公司真的宣佈其輕資產策略細節時,還會有人關注嗎?
• AM收音機判讀 作者:Bill Schweber
當上週我拿出可攜式AM收音機,想要聽聽看這個所謂最早的電子大眾傳播工具時,我感到些許不安。
• 飛思卡爾可能失去通訊市場優勢 作者:Loring Wirbel
飛思卡爾市場地位惡化的因素並非來自於主動放棄市場,而是與從摩托羅拉(Motorola)獨立而出後的財務困境有關,這徹底影響了該公司對未來設計工程的發展。
• ‘簡化設計’還是‘易用性’? 作者:Bill Schweber
產品的易用性(ease of use)與設計簡化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最近一項研究指出,驚人的產品回收率可追溯到使用者無法正確連接或操作產品,而不是來自產品本身的問題。
• 該是IC產業深深自我反省的時刻了.. 作者:Patrick Mannion
昨天午餐的時候我感覺很不爽,並不是因為我的門牙因為咬到橄欖核而疼痛...而是因為我剛參加完在杜拜(Dubai)舉行的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Forum)閉幕式。
• 為何嵌入式Linux令人又愛又恨? 作者:Kenton Williston
不久前,軟體業者Green Hills Software (GHS)針對嵌入式Linux發表了一篇措詞犀利的批評,以下是該文的開場白:「嵌入式Linux是迄今為止最誇大其辭的嵌入式作業系統;它自稱低價、高品質、高生產力、可靠、應用廣泛以及擁有妥善支援,但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 晶片已非主角 嵌入式設計關鍵在軟體 作者:Patrick Mannion
IC已經不再是皇冠上的明珠──或許從來就不是。
• 一家歐洲無線通訊大廠…僅是個開始? 作者:John Walko
對於日前ST和NXP合併無線通訊產品線的新聞,筆者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他們要在無線通訊的共同合作上停住腳步呢?
• 對內含Intel Atom之MID的看法 作者:Alexander Wolfe
我原本認為,當我們已經被筆記型電腦、智慧手機、iPod、藍牙耳機等等電子產品包圍時,誰還會需要行動連網設備(MID)?不過一些有關Gigabyte等級MID原型機的資訊,卻改變了我的想法。
• 西方科技產業不會面臨日落危機 作者:Bolaji Ojo
西方國家的高科技產業,不太可能重蹈北美和歐洲之棉花和紡織業所經歷的覆轍。
• 籌建歐洲大型半導體公司尚稱划算? 作者:Peter Clarke
意法半導體(ST)前任研發副總裁Joseph Borel所提議,透過合併歐洲前三大半導體業者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和意法,以建立一家大型的歐洲晶片研發與製造公司的構想,或許在多數產業觀察家與分析師眼中稍嫌理想化,不過這個提案仍可能為歐洲產業界帶來些許刺激動力。
• IDM經營模式即將崩潰? 作者:Peter Clarke
歐洲兩大半導體供應商意法(ST)與恩智浦(NXP)決定合併雙方的無線業務,並成立一家新公司的消息,為業界帶來不少震撼。而看來這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類似的案例──創造體質良好、無晶圓廠且鎖定利基市場的領先者,幾乎已成為半導體產業競爭遊戲中的不敗策略。
• 延期事件一再出現…Numonyx可能難產? 作者:Anne-Francoise Pele
儘管還未誕生,將由英特爾(Intel)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合資成立的快閃記憶體新公司Numonyx,已經是一個劇情高潮迭起的故事。
• 雅虎不值450億美元 微軟冤大頭? 作者:Bolaji Ojo
雅虎不值得450億美元,而其競爭對手Google也不值得目前投資者所出的每股500美元天價來購買。
• 對08年半導體產業的10大預測 作者:Mark LaPedus
新年好!2008年才剛剛展開,但對於電子產業來說,空氣中就已經充滿著不確定──各家市調機構的預測對於2008年及其以後的整個半導體產業、以及IC設備產業的展望,似乎各有不同的觀點,而為了協助釐清市場中各種似是而非的觀點,筆者提出我自己對晶片市場的預測以及對2008年的其它預言。
• 斤斤計較CD版權 RIAA將加速實體光碟滅亡? 作者:Loring Wirbel
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最近刊出的一則報導指出,美國唱片產業協會(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RIAA)將繼續對那些利用家用電腦將CD中的音樂“燒錄”成MP3格式,並將音樂檔案儲存在電腦中的用戶提出訴訟。
 
專家觀點
• Wi-Fi產品亟需差異化解決方案 作者:Mike Feibus,TechKnowledge Strategies的首席分析師
良好(good)、較佳(better)、最佳(best)…每一個曾經逛過電子賣場──更別說那些參與設計或製造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人,一定都對這三個產品行銷的基本評價等級不陌生。
• UWB還沒死! 作者:Marty Colombatto,Staccato Communications執行長
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對UWB的前景樂觀;沒有別的更好技術能以高速、低功耗無線傳遞多媒體內容。
• 想擺脫自家晶圓廠要趁早 作者:Norbert Meyer,X-Fab策略專案副總裁
記得幾年前有個廣告標語是這麼寫的:你要當大野狼還是小綿羊?
• 半導體產業仍將挺過寒冬、重回榮景 作者:Jodi Shelton,GSA執行總監
半導體產業在過去曾多次經歷從迅猛成長期到直線下滑、充滿戲劇性同時又殘酷無情的景氣循環。在連續五年保持空前成長態勢之後,半導體產業現在面臨著足以將業界老將也措手不及的景氣衰退局面。
• 從中國山寨手機到美國山寨總統 作者:潘九堂
2008年是全球性菁英偶像倒塌和平民化社會興起的標誌年份,在一系列天災人禍面前,中外菁英們的恐慌、愚蠢、貪婪、自私和懦弱讓人大跌眼鏡,而民間/草根力量和勇氣得以彰顯,山寨製造和山寨文化火爆正是這種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 低功耗設計需要軟硬體通力合作 作者:Steve Carlson
電子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去年的熱門產品早就被更小、速度更快以及花樣更多的新產品所取代,一切看來是那麼地美好。但惱人的是,每種科技玩意兒會消耗更多的能源,留下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而且越來越大。
• 一些關於2009年DSP產業的好消息 作者:Kenton Williston
我對2009年還是抱著樂觀態度。我認為有很多DSP產品應該會很容易度過難關,甚至有一些還是能在明年實現成長。
• 不要輕信有關RTOS的表面說法 作者:Michael Barr
「互斥(mutex)和旗語(semaphore)之間有什麼不同?」這樣的問題措辭簡潔有力,但要如何回答卻相當困難。即使是有經驗的即時作業系統(RTOS)用戶在區別如何正確使用mutex和semaphore時也存在著困難。
• 不會「軟硬兼施」的電子工程師 作者:Jack Ganssle
當嵌入式領域剛剛起步時,大部份開發者至少都有兩種頭銜,分別是韌體工程師和硬體設計師。
• 分崩離析的EDA產業… 作者:Yatin Trivedi
最近我讀到了有關Cadence將其他幾家EDA供應商成員踢出其「Connections計畫」的消息*,當然,每家廠商都有權決定他們要找誰當夥伴,但思及該公司這次「趕人」行動所隱含的深意,實在讓人很傷神…
• 為病入膏肓的EDA產業把脈 作者:Paul McLellan
EDA產業的狀況不太好;全球第一大EDA供應商Cadence問題纏身,其中有不少都是自己造成的…整個EDA產業的生態系統生病了。
• 回顧漫長的MEMS商用化之路… 作者:Roger H. Grace
雖然MEMS和半導體IC的製程類似,但它們的商用化卻在各自被發明後的50年內天差地遠──IC市場規模已經成長到超過2,200億美元,而根據報告,MEMS市場總量還低於100億美元。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 經濟前景黯淡 工程師飯碗安全嗎? 作者:Jack Ganssle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是美國國會針對經濟風暴紓困案達成共識的第三天;此舉被認為可解除恐造成美國失業潮的金融危機。然而,我對於這個7,000億美元的數字如何得出仍摸不著頭緒(為何不是2,000億美元或是9,000億美元?),而且我對經濟學者的說法總是存疑。
• 準備好迎接景氣寒冬了嗎? 作者:Kenton Williston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美國道瓊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在兩天之內跌了800點,跌幅約6%。也許因為該指數在去年一年內跌了25%,所以該數據嚇不到你,但在其他地方的股市情況更糟。
• 談DisplayPort視訊介面的前景 作者:Ji Park
抗拒改變是人類的天性,只有極少部份人會考慮嘗試新技術,絕大部份人不會為了iPhone或其它新產品而排長隊等候甚至露宿街頭。
• 設計工程師提升工作價值的時候到了 作者:Marcelle Douglas
現今的電子產品在日益成熟和理性化的市場中,面臨著保持差異化的挑戰,同時你還需要在一個全球化設計和製造的環境中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IP);因為在這個環境中,硬體被反向設計的速度和新產品推出的速度一樣快,各家業者得找到新的好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 當摩爾遇上牛頓 作者:Bill Schweber
不好意思地我必須承認:我們這些電子工程師的工作比其他工程領域的工程師要容易的多。
• Motorola究竟怎麼了? 作者:Kenton Williston、Seth Benton
摩托羅拉(Motorola)即將分割其手機業務的消息,勾起了我們對於其曾經輝煌時光的無限懷念。身為一個電子工程師,我們曾經因摩托羅拉的手機而被觸發靈感,包括它的第一款商用手機,以及在手機領域掀起風雲的StarTAC和Razr系列。
• 市場百家爭鳴 視訊IP供應商如何掌握商機? 作者:Jeff Bier
數位視訊(digital video)幾乎是無所不在,並正不斷擴充其版圖;因此數位視訊IP市場(包括硬體與軟體)規模可說非常龐大,擁有不少獲利機會。而目前在該高度分散的市場上,亦呈現無數廠商百家爭鳴的情況。
• 對英特爾Atom處理器應有的正確認識 作者:Kenton Williston
近來各家媒體有關英特爾(Intel)最新Atom處理器的報導,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讀者。
• 擁抱Android 手機晶片商能否適應「開放」? 作者:Mark Kirstein
在近期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Mobile World Congress上,Google的開放性Android手機平台可說是眾所矚目的焦點之一,包括德州儀器(TI)、高通(Qualcomm)等廠商,紛紛發表了相關的平台產品原型。不過這些以Linux為基礎的開放性Android手機平台展品,卻也讓人產生了更多的疑問。
• 平面電視當紅 從CES看市場流行趨勢 作者:Paul Semenza
在一年一度的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電視一直是引人矚目的焦點,今年依然如此。但例外的是,2008年的CES上,許多觀眾開始從側面觀察電視,以確定那些參展的“超薄”電視到底有多薄。
• 你去了CES「動物園」嗎? 作者:David Benjamin
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有些特色會讓人聯想到動物園──街道上游盪的人群、各色人種身穿色彩艷麗的服裝、大庭廣眾之下的野性呼喚…而每年一月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期間,這種感覺都會變得更加強烈──也許是因為一個個的參展攤位更像是動物園景象的關係。
• 闖蕩「多極化」消費性電子世界七大要訣 作者:Kumu Puri
從中國到巴西,從俄羅斯到墨西哥,從印度到土耳其…在很多地方,消費性電子產業就像是搖滾明星一樣。許多消費者希望隨時隨地都能透過手中的設備獲得即時語音和資料連結,輕鬆得到更多的音樂和高畫質視訊,並能充分聚集其所在社群的集體智慧和願望。



EE人生人氣排行
 
返回頁首